最近幾個月開始每個月會固定往圖書館跑一趟,我也要向別人學習,寫讀書報告,稱不上是報告,是記錄一下自己當時的心情,或許一段時間過後再回來看,會很有趣‧
最近選書都參考酪梨壽司的書評,她寫的很專業,閱讀範圍沒有她來得廣,所以還是有選擇了一下自己有辦法吸收的‧
這一本書很薄,以我看書超慢的速度,也很快的看完了,去選書時,發現沒有什麼人借過,還挺新的,而且封面很符合地下室打包工的感覺,僅樓上會透露出些微的陽光‧ 故事內容如簡介般是一個老打包工的工作獨白,但由於我不是那麼喜歡堆積書,喜歡看書不見得要擁有,所以對他積了滿屋子隨時有可能倒塌下來壓斷他脖子的書堆沒有那麼感同深受,但對於愛書之人應該是寫進心坎裡了吧‧ 時代變遷,新舊替換,舊有工業始終會被新商機取代,便看個人如何取捨與進步,而又老又髒的漢嘉因為對書的情有所鍾,所以常從別人丟棄的舊書堆裡找到其他教授如獲至寶的書籍,這算是人不可貌相的一種嗎?他由於長年累月的用壓力機處理書籍和報紙,無形中讓他獲得知識,而他對大家不珍惜文化書籍與資產而感到的痛惜與憤慨。這一切都出自一個我們認為的低下階層的老打包工之口,格外扣人心弦與值得深思‧ 只有一點我實在無法認同,因為漢嘉老是手上染著血污,額頭貼著被拍死的綠頭蒼蠅,袖管裡會竄出一隻老鼠,就這副樣子去酒吧點啤酒來喝,對我這種有潔癖的人來說,是真的可怕了點‧
![]() 果戈里是印裔美籍移民的第二代。在一次火車出軌意外中,他父親因為手中翻動的果戈里小說書頁而得救,決定以此俄國小說家之名為兒子命名;名字困擾果戈里將近大半生,直到他下定決心改名。 果戈理討厭父親為他取的名字,因為他還要費心和大家解釋,一個印度美籍的人卻取了個俄國的名字,就像小時候我也有一度討厭自己的名字,因為會被取諧音綽號,但是果戈理長大後才理解,其實父母為自己取名時也算是為以前的事做了記錄,也是一種期許與祝福,而我後來也很感激父母付予我的名字‧當別人呼喚我的名時,那是一種無可取代的存在感‧ 書中某些部份觸動了自己的內心,例如阿碩可與愛希瑪老一輩的相處,與果戈理和最後一段戀情而結婚的老婆的種種事情,似乎就印證了我心中所害怕的一部份,故事很冗長,但我卻很喜歡書中最後的相處模式,或許是到了我這種年記,或許果戈理也到了這種年記,與親人的相處模式,真的會有釋懷感與嗯…這一切就該這樣做的感同深受,什麼價值觀才是一個人活在這世上該有的,什麼事千萬別到了無可彌補的地步才來後悔,都是不值得的‧
|